导读: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7月底),全球稳定币总市值为2674.05亿美元,较上周增加17.8亿美元,预计2028年全球稳定币支付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美元。 市场格局方面,美元稳定币占整体市值的98.4%,其中USDT(1617亿美元,占比60.4%)和USDC(646亿美元,占比24.1%)形成“双头垄断”。 区块链网络分布稳定币市值前三网络:①以太坊:$126.718b(1267亿美元)②波场(Tron):$80.855b(809亿美元)③Solana:$10.746b(107亿美元)。早期布局者将占据先发优势。 那么哪些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稳定币,如何布局稳定币? 中小企业及个人如何参与稳定币? 上篇,我们重点介绍了什么是稳定币、稳定币国际格局、《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内容等稳定币的基础知识,下篇我们将就以上问题作出问答解读。 一、哪些企业需要关注稳定币? (1)金融科技与支付服务商 a.跨境支付机构(如连连数字、蚂蚁国际) b.区块链技术服务商(智能合约开发、隐私计算审计) c.银行与托管机构(资金托管、稳定币储备资产管理) d.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数字人民币与港元稳定币桥接) (2)科技与电商巨头 a.互联网平台企业(京东“智臻链”实现稳定币与供应链数据上链) b.跨境电商与物流企业(亚马逊、SHEIN用稳定币结算海外仓费用) (3)供应链金融与贸易企业 a.核心企业及保理公司(如怡亚通通过USDC发行供应链ABS) b.大宗商品贸易商(黄金稳定币(如PAXG)结算原油、矿产交易) (4)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公司 a.公募基金与私募机构(如Circle推出USDC收益增强基金) b.家族办公室与高净值人群【通过稳定币参与RWA(真实世界资产)投资】 (5)数据、法律及其他咨询服务机构 a.数据分析服务商 b.律所的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合规服务 (6)传统行业巨头 a.制造业与零售企业(格力、美的探索稳定币支付供应链账款) b.能源与资源企业(中石化试点用USDC支付海外油气采购) 附:企业参与路径建议 企业需结合自身业务场景,选择合规路径(如香港牌照申请)与技术架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稳定币的商业价值。 二、稳定币的发行条件是什么? 稳定币的发行条件(基于香港《稳定币条例》及监管指引): 香港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的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对稳定币的发行条件提出了严格且全面的要求,涵盖财政资源、储备资产管理、合规运营等多个维度。以下是核心发行条件的详细解析: (1)主体资质要求 注册与认可:发行人必须为香港注册的法团公司,或香港以外地区注册的认可机构(如银行、持牌金融机构)。若为境外机构,需在香港设立附属公司作为发行人主体,并符合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是1988由国际清算银行(BIS)下设的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国际银行业监管标准体系,旨在通过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等要求,增强全球银行业的稳定性。)监管标准。 最低资本要求: 实缴股本:至少2500万港元(或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且需为自有资金,不得以债务资金充抵。 替代方案:若经金管局批准,可提供等值的其他财政资源(如高流动性资产)。 (2)储备资产管理 全额储备覆盖:储备资产组合市值须始终不低于流通中稳定币的面值总额,且需为高流动性、低风险资产,包括: 现金及3个月内到期的银行存款; 剩余期限≤1年的政府债券、央行票据等。 超额抵押:储备资产需覆盖稳定币面值的100%以上,以应对市场波动。 资产隔离与托管:储备资产须与发行人自有资产严格隔离,存放于香港持牌银行或经认可的独立托管机构 a.香港本地持牌银行: 中银香港:作为发钞行,具备人民币清算优势,重点布局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托管,服务大湾区跨境贸易。 渣打香港:联合Animoca Brands等企业申请牌照,计划发行港元稳定币,并通过旗下Zodia Custody提供机构级托管服务。 b.国际金融机构: 纽约梅隆银行:为Ripple的RLUSD稳定币提供托管服务,覆盖欧洲、中东及亚洲市场,管理资产规模超53万亿美元。 c.新兴托管服务商: 星展银行(DBS):2020年推出数字资产托管平台,支持稳定币储备托管,立足新加坡辐射亚洲市场。 众安银行(ZA Bank):香港首家为稳定币提供法币储备托管的虚拟银行,通过低成本存款托管提升净息差)。托管人需定期向金管局提交资产状况报告,并接受年度第三方审计。 收益归属:储备资产产生的利息或资本增值收益需归属发行人,禁止用于股东分红或关联方交易。 (3)合规与风险管理 反洗钱(AML)与KYC:建立符合《打击洗钱条例》的客户身份验证(KYC)【(Know Your Customer)是跨境电商平台为遵守反洗钱(AML)和反恐融资法规,对卖家身份、业务资质及受益人信息进行的强制性审核】和交易监控系统,禁止通过VPN绕过地理限制。 技术安全要求:智能合约需通过第三方形式化验证,确保代码无漏洞。私钥管理采用离线签名、多重签名及冷存储方案,防范黑客攻击。 压力测试与应急预案:每季度进行极端市场情景下的偿付能力测试(如储备资产贬值30%)。制定灾难恢复计划,确保系统在网络攻击或系统故障时24小时内恢复。 (4)业务运营限制 禁止高风险活动:不得向用户支付利息或收益,避免沦为储蓄工具。禁止杠杆交易、衍生品合约等高风险金融产品挂钩。 业务范围限定:主业须聚焦稳定币发行与赎回,不得从事与主业无关的金融活动(如证券承销)。分销渠道需经金管局批准,禁止通过未授权平台推广。 (5)申请与发牌流程 申请阶段: 沙盒测试:可选参与金管局“稳定币沙盒”,验证技术方案和风险管理能力。 材料提交:包括商业计划书、储备管理方案、反洗钱政策等。 审批与发牌(详见下文) 金管局重点评估:财务稳健性(2500万港元实缴资本+100%储备覆盖,防范挤兑风险)、技术安全性(智能合约审计与冷存储方案,保障资产安全)、团队专业性。 首阶段发牌:预计2026年初发放首批牌照,初期仅限少数机构。 过渡期安排:现有发行人需在6个月内(至2026年2月)提交合规申请。过渡期内禁止扩大业务规模,仅允许维持现有服务。 (6)违规处罚与退出机制 法律责任:无牌发行或虚假宣传最高可处1000万港元罚款及监禁7年。储备资产不足或挪用将触发牌照吊销及刑事追责。 退出程序:发行人需提前6个月向金管局申请终止业务,并制定用户资产清退方案。未完成清退的发行人将被列入失信名单,限制参与香港金融活动。 三、在香港申请稳定币发行牌照有哪些要求? (1)最低实缴股本或等值财务资源 申请人必须持续满足不少于2,500万港元的实缴股本要求,或经金管局批准的等值其他财务资源。该部分财务资源只能用于许可的业务活动,不得与关联公司、股东、董事、高管等进行关联交易或调拨。 (2)储备资产的管理 每类拟发行的指定稳定币必须有独立的储备资产池,储备资产需由合资格托管人(如持牌银行或金管局认可的资产托管人)保管,并通过信托安排与申请人的其他资产严格隔离。储备资产的市值需始终不少于流通中同类指定稳定币的面值,并应有适度超额抵押以应对风险。储备资产应具有高质量、高流动性、低投资风险。 (3)独立法律意见与托管证明 申请人须就信托安排的有效性取得独立法律意见,并提交给金管局。 (4)储备资产独立审计与信息披露 申请人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确保储备资产定期由合格且独立的外部审计师进行独立认证和审计,并将储备管理政策、风险评估、储备组成及定期审计结果向公众充分披露。 (5)赎回机制 指明稳定币持有人拥有按面值赎回的权利,包括在发行人破产时可指示处置储备资产,按比例赎回所有流通稳定币,以及在储备资产不足时可就差额向发行人追索。赎回请求应在1个工作日内处理,且不得收取不合理费用或设置过度苛刻条件。 (6)不得支付利息 发行人不得就其发行的指定稳定币向持有人支付任何利息、利润或其他与持有期、面值或市值相关的收益。储备资产的收益或损失应归属于发行人本身。 (7)业务连续性与有序退出机制 申请人需制定业务恢复及有序退出(business exit)计划,确保在发生重大运营中断或需退出市场时,能保障关键职能的持续和有序清算。 (8)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合规 申请人需根据香港相关法律(如《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建立健全的反洗钱与反恐融资内部控制,包括客户尽职调查、风险评估、交易监控等措施,并对第三方分销等合作方进行尽职调查。 (9)资料提交流程 申请前建议与金管局许可组进行初步咨询。正式申请时需递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文件:业务计划、公司及高管资料、白皮书、储备资产托管安排证明、合规评估、独立法律意见、智能合约审计报告等。 (10)控股人及高管要求 控股人、董事及高管必须为“适当人选”(fit and proper),需通过金管局评审,包括诚信、能力、无重大不良记录等。此外,实际控制权的变动需提前获金管局同意。 四、在香港发行稳定币的审批流程 在香港发行稳定币需遵循《稳定币条例》及金管局相关指引,主要流程如下: (1)前期咨询 有意申请者应主动与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许可组沟通,介绍业务模式、背景,并了解监管要求和流程,有助于避免材料准备不充分导致的延误。 (2)准备申请材料 申请人需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完整的牌照申请表 三年以上的业务计划与财务预测 公司注册相关文件及章程 全体董事、主要股东、控制人、拟任高管的详细资料及“适当人选”申报表 储备资产托管、信托安排的法律文件和独立法律意见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IT系统及网络安全方案 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政策文件 白皮书、合约审计报告等 (3)正式提交申请 向金管局递交申请材料。若申请人母公司为境外金融机构,建议提前与母公司所在地监管机构沟通,金管局可能会征询其意见。 (4)金管局初步审查与补件 金管局对资料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初步审查,如有缺漏会要求补充。 (5)适当人选审查 所有董事、主要股东、控权人(controller)、高管需通过适当人选(fit and proper)评估,包括诚信、专业能力、无重大不良记录等。 (6)业务及合规体系评估 金管局将评估申请人的储备资产管理、托管、赎回机制、风险管理、信息披露、IT安全、反洗钱等系统是否健全、有效,并可要求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评估报告或法律意见。 (7)牌照审批与发出 如满足全部监管要求,金管局将发出牌照,正式成为持牌稳定币发行人,并在相关登记册公开。 (8)牌照后持续监管 持牌后需持续符合监管要求,包括定期向金管局报告、年度/季度审计、独立储备资产审计和信息披露,不得支付利息、需履行赎回承诺、遇重大变更应及时报备等。 (9)如涉及新旧业务过渡 若在条例实施前已开展稳定币发行业务,按过渡期相关规定办理,可在指定期间内继续经营或申请临时/正式牌照。 五、稳定币发行的具体实施流程? 结合香港金管局指引及企业实践的完整发行流程: (1)前期筹备阶段 主体架构搭建 注册地选择:需在香港设立法人实体,或通过海外认可机构(如渣打银行香港分行)申请牌照。 管理层配置:至少配备3名常驻香港的高管(CEO/CFO/合规官),并通过金管局“适格与适当”评估。 沙盒测试(可选但推荐):参与香港金管局“稳定币沙盒”,验证技术方案和风险管理能力。例如,京东币链科技通过沙盒测试优化了跨境支付链路。测试内容包括智能合约压力测试、反洗钱系统有效性验证等。 (2)牌照申请阶段 a、申请材料准备(详见上问) b.申请流程 步骤1:初步咨询 向金管局提交意向书,获取监管反馈(如最低资本要求的细化标准)。 步骤2:总部机构沟通 若母公司受境外监管(如美国FinCEN),需同步提交境外监管机构的合规意见。 步骤3:正式递交 通过金管局电子系统提交申请,支付12万港元申请费。 c.审查与发牌 实质审查:金管局重点评估技术安全性(如智能合约审计报告)、储备资产隔离机制。 附加条件:可能要求限制初期发行规模(如首年不超过5亿港元)或增设赎回流动性缓冲。 发牌时效:审查周期约3-6个月,首批牌照预计2026年初发放。 (3)技术部署与储备资产管理 a.技术系统建设 区块链选型:支持以太坊、Polygon等公链,或自建联盟链(如蚂蚁链的“版权保护链”)。 智能合约开发:需通过形式化验证(如Certora Prover工具),确保代码无漏洞。 b.储备资产管理 资产类型:100%现金、短期国债(剩余期限≤1年)或代币化银行存款。 托管要求:储备资产存放于香港持牌银行(如中银香港)或独立信托账户;每日市值监控,每周向公众披露资产构成。 (4)合规运营与持续监管 a.用户端服务 KYC/AML:采用生物识别+证件OCR技术,实现用户身份秒级验证。 赎回机制:支持T+1赎回,资金原路返回至用户验证账户。 b、监管配合 定期报告:每季度提交运营报告(含财务数据、风险事件); 审计要求:年度第三方审计(如德勤的区块链专项审计)。 c、技术维护 密钥管理:采用HSM硬件安全模块+多重签名方案,私钥离线存储。 应急响应:制定灾难恢复计划,确保系统故障时24小时内恢复。 (5)风险控制要点 流动性风险:储备资产需覆盖100%流通量,并预留10%的超额流动性缓冲。 技术风险:每季度进行渗透测试,防范智能合约漏洞(如重入攻击)。 合规风险:禁止向美国、伊朗等司法管辖区用户提供服务,需部署地理围栏技术。 具体流程详见下图: 典型案例解析 六、发行稳定币的独立法律意见内容? 根据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申请人在发行稳定币(尤其是储备资产的托管及隔离)时,需向金管局提交独立法律意见。独立法律意见的核心内容通常包括: (1)信托安排的法律有效性 法律意见须明确说明,申请人所采取的信托安排能够在所有情况下(包括发行人破产/清盘时)有效地将储备资产与申请人自有资产及其他债权人主张隔离,确保储备资产专属于稳定币持有人,并可满足其赎回请求。 (2)储备资产所有权及权属归属 法律意见必须确认,储备资产的所有权结构清晰,托管人是否为信托受托人,以及稳定币持有人在法律上对储备资产享有的权利,包括在发行人违约或破产情况下的优先受偿权。 (3)抵御外部主张与法律风险 应评估和确认信托安排能有效防范其他债权人、发行人母公司、第三方或清盘人对储备资产的主张,确保稳定币持有人利益不被侵犯。 (4)合规性与适用法律 法律意见应确认信托或托管安排符合香港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监管要求,并说明如涉及跨境托管,相关法律冲突和管辖权问题已被充分考虑和解决。 (5)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需说明在发生赎回、清算或其他极端情况下,该安排的实际执行流程是否畅通无阻,稳定币持有人能否及时、高效地动用储备资产实现权益。 (6)其他监管关注事项 如金管局有额外要求,法律意见还应涵盖相关内容,例如对托管人、信托结构、合同文本的具体法律风险分析等。 在信托、托管或相关安排发生重大变化时,申请人还需及时向金管局提交更新后的独立法律意见。 七、发行稳定币向金管局提交材料中的白皮书主要内容? 在香港申请稳定币发行牌照时,白皮书(White Paper)是向金管局提交的重要材料之一。根据香港金管局的监管指引和市场惯例,白皮书的核心内容应包括: (1)项目简介与目的 简要介绍稳定币项目的背景、商业模式、发行目的、预期用途及目标用户或市场定位。 (2)稳定币结构与技术架构 稳定币的类型(如法币锚定、资产锚定等)及锚定机制 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应用、技术架构、核心协议、智能合约说明 (3)发行、赎回流程与操作说明 系统安全措施与风控技术 (4)储备资产管理机制 储备资产的类型、组成、托管安排 储备资产与稳定币的兑换、管理、审计和信息披露机制 信托或托管安排的法律结构说明 (5)赎回机制与持有人权利 持有人赎回流程、时限、费用说明 持有人于发行人破产、清盘等极端情况下的权利保障 (6)风险因素披露 明确披露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法律合规、市场波动、技术安全、托管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7)治理架构与团队介绍 项目发起人、股东结构、管理团队及其履历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决策机制 (8)合规与反洗钱措施 合规架构、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政策 客户尽职调查(KYC)、交易监控、信息保存等措施 (9)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安排 定期公开储备资产审计报告、发行流通数据、项目进展等的承诺 持有人获取项目信息的渠道与机制 (10)投诉及争议解决机制 持有人投诉流程、联系方式 (11)争议解决途径 (12)法律声明与免责声明 (13)法律适用、管辖权说明 (14)风险提示、免责声明 此外,金管局可能要求白皮书涵盖其他特别事项,如智能合约审计结果、重大合作方介绍等。建议白皮书内容准确、完整、通俗易懂,并与实际业务、技术及法律结构保持一致。 八、发行稳定币的大概费用 发行稳定币的主要成本构成及估算(基于香港及全球实践)根据香港《稳定币条例》及行业案例(如USDC、Circle等),发行稳定币的成本可分为以下核心模块,总成本范围从5000万港元至3亿港元不等,具体取决于业务规模与合规路径: (1)合规与牌照成本(2000万-8000万港元)细分项: a.牌照申请费 (i)香港金管局发牌申请费:12万港元(固定) (ii)其他司法辖区(如美国MSB牌照):5万-20万美元 b.合规审计 (i)年度第三方审计(储备资产真实性):500万-1000万港元 (ii)反洗钱(AML)系统搭建与维护:200万-500万港元/年 c.法律咨询 (iii)跨境法律文件起草(如香港+美国):300万-800万港元 (2)技术开发与系统部署(1000万-2亿港元) a.区块链底层开发 (i)公链接入(如以太坊、Polygon):500万-1000万港元 (ii)联盟链自建(如蚂蚁链):1000万-2000万港元 b.智能合约开发与审计 (i)合约开发(含赎回、铸币逻辑):300万-800万港元 (ii)形式化验证(Certora等工具):100万-300万港元 c.钱包与交易系统 (i)多链钱包开发(支持跨链兑换):200万-500万港元 (ii)KYC/AML系统集成:150万-400万港元 (3)储备资产管理成本(500万-3000万港元/年) a.托管费用 香港持牌银行托管费:储备资产规模的0.1%-0.3%/年(例:10亿港元储备资产年托管费约100万-300万港元) b.流动性管理 现金流预测系统开发:100万-200万港元 (4)运营与市场成本(1000万-1亿港元/年) a.团队成本 (i)核心团队(CTO/合规官/CFO):年薪合计500万-1000万港元 (ii)技术与运营人员:200万-500万港元/年 b.市场推广 (i)交易所上架费(如Coinbase):50万-200万美元/交易所 (ii)品牌宣传与空投:300万-800万港元 c.流动性激励 做市商合作费用:年化0.1%-0.3%交易量 (5)风险准备金与应急成本(1000万-5000万港元) a.赎回流动性缓冲 预留10%-20%超额储备应对挤兑 b.安全应急基金 黑客攻击赔偿准备金:500万-2000万港元 c.监管罚款储备 应对潜在合规处罚:500万-1000万港元 九、中小企业如何布局(参与)稳定币? 稳定币行业正步入一个由牌照、清算网络与用户规模共同定义的新阶段,在金融属性日益增强、牌照门槛不断抬升的产业格局中,中小企业与创业者的可参与空间何在? (1)与持牌合规稳定发行方合作的支付结算场景 稳定币可以节省交易费用,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个机会。 中小企业可以和合规的稳定币发行方合作,比如香港持牌机构,这样就不需要自己发币,而是利用现有的稳定币服务。 a.跨境贸易结算优化 降低费率:使用港元/美元稳定币替代传统SWIFT结算,节省1.5%-3%的交易费用(如沃尔玛案例)。 加速回款: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货到秒付”,缩短账期(如京东供应链金融案例)。 b.高通胀地区资金管理 在货币贬值严重的国家(如阿根廷、土耳其),将部分流动资金转为稳定币存储,对冲汇率风险。 工具:选择与美元锚定的合规稳定币(如USDC),通过第三方钱包托管。 不过,中小企业在采用稳定币时需要注意交易对手的接受度和技术门槛。可能需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而不是自己处理复杂的技术问题。 但得注意跨境业务合规:若涉及跨境支付,需确保交易对手方持有香港或当地合规牌照(如香港VASP许可),避免因“积极推广”被认定为非法经营。 案例:京东通过香港沙盒测试JD-HKD,与持牌机构合作实现跨境结算,中小企业可借鉴此模式 (2)供应链金融创新 供应链金融也是一个应用场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支付,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传统制造业通过资产通证化+智能合约+合规稳定币的三层架构,可实现融资效率与风控能力的双重提升。关键成功要素包括:选择适配的稳定币类型(如合规港元稳定币)、打通链上链下数据闭环、建立跨机构协作网络。未来随着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稳定币的融合,制造业供应链金融将进入“实时化、无感化”新阶段。 a.稳定币选择 合规锚定型:香港发行的港元稳定币(如HKD Coin)、美国合规USDC(需满足FinCEN监管)。 场景适配:跨境支付选多币种稳定币(如USDT),境内融资选法币锚定型。 b.融资模式设计 私募发行:通过合规持牌机构(如香港VASP)向机构投资者募集稳定币(案例:瑞士Aktionariat股权代币化融资)。 公募REITs模式:将通证化资产打包为公募基金,在中国香港或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如新加坡政府区块链债券)。 c.二级市场流通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在合规平台(如HKD Exchange)交易通证,提供流动性挖矿激励(如MakerDAO DAI质押)。 传统金融机构接入:银行、券商提供托管与做市服务(如蚂蚁链与券商合作)。 应收账款代币化:将核心企业应付账款转化为稳定币凭证,供应商凭此向金融机构融资(如蚂蚁链RWA方案)。 智能合约分账:自动执行订单履约后的多方分账,减少纠纷(如协鑫能科光伏RWA项目)。 (3)技术准备与资源整合 a.基础设施对接 区块链网络选择:优先接入以太坊、Solana等主流公链,或香港金管局认可的联盟链(如Ensemble沙盒)。 钱包管理:采用MPC(多方计算)钱包,实现私钥分片存储,降低单点泄漏风险(如蚂蚁链解决方案)。 b.合作伙伴筛选 持牌机构:选择香港持牌稳定币发行人(如圆币创新科技)或金融机构(如渣打银行)作为合作方。 技术服务商:与古鳌科技(数字人民币硬件适配)、法本信息(跨境支付系统)等企业合作,快速部署技术模块。 (4)风险控制与成本管理 a.合规风险规避 KYC/AML机制:嵌入第三方合规服务(如Chainalysis反洗钱监控),确保交易对手身份可追溯。 数据审计:定期向监管机构提交稳定币流转报告,满足香港《稳定币条例》的信息披露要求。 b.操作风险防控 冷热钱包分离:核心资产存放冷钱包,日常交易使用热钱包,私钥由多人共管。 智能合约审计:委托CertiK等机构进行代码漏洞扫描,避免类似Poly Network的黑客攻击事件。 c.流动性管理 赎回通道设计:与持牌托管银行(如众安银行)合作,确保稳定币可随时按面值赎回法币。 熔断机制:设定单日交易限额,防止市场剧烈波动导致资金链断裂。 d.政策红利捕捉 香港试点机遇 利用香港“监管沙盒”测试创新产品,获取反馈后优化方案(如京东稳定币的跨境支付测试)。 申请香港特区政府“金融科技资助计划”,最高可获200万港元补贴。 内地政策衔接 通过香港子公司开展跨境业务,避免触碰内地虚拟货币禁令(如央行2021年237号文)。 探索“稳定币+数字人民币”双轨制,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支付试点。 中小企业应对稳定币条例的核心逻辑是:“借牌合规、场景切入、技术赋能、风险可控”。重点选择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等高频场景,与持牌机构深度绑定,通过模块化技术降低实施成本。同时需建立动态合规机制,平衡创新与监管要求,抢占全球稳定币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机。 十、普通个人如何参与稳定币? (1)以京东稳定币为例 京东稳定币(JD-HKD)预计将于2025年底/明年年初正式上线,其成为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后首个由电商巨头发行的合规稳定币。 JD-HKD以1:1严格锚定港元,无需兑换手续费,并将跨境支付手续费大幅降至最低0.1%。生态应用覆盖京东全球站购物、京豆兑换及香港机场免税店等多元场景;同时用户持币即可获得小额利息收益(具体利率待公布)。 预计购买渠道可以通过下载京东金融APP,完成KYC认证(需港澳身份证/护照+人脸识别),进入「数字货币」专区选择「JD-HKD」,即可使用港币(通过银联/FPS转数快充值)实时兑换并转存至APP内的加密钱包。 (2)普通人参与路径图 a.起步阶段: 用5%-10%闲置资金在合规平台购买稳定币,体验跨境支付功能。 b.进阶阶段: 通过DeFi低风险理财(如Curve流动性池)获取稳定收益。 c.成熟阶段: 参与RWA代币化、跨境贸易结算等场景,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 (3)香港政策红利 2025年8月《稳定币条例》生效后,合规持牌机构(如蚂蚁国际HKD稳定币)将推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场景落地,普通人可通过参与试点项目获取早期红利。 a.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 稳定币作为RWA计价工具,未来可投资房地产、国债等链上资产。例如,香港金管局计划2026年推出债券代币化平台,年化收益预计5%-7%。 b.央行数字货币(CBDC)互通 数字人民币与港元稳定币的互操作性增强,跨境消费、理财场景扩展,普通人可通过银行APP直接兑换。 c.香港银行服务: 部分银行推出稳定币存款,如中银香港的HKDC存款利率为1.8%,高于传统港元定存。 (4)国外普通人稳定币应用场景: 关键原则:始终以安全性为首要目标,避免杠杆操作,持续学习监管政策变化。稳定币作为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其价值将随合规化进程逐步释放。 结语 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世界的关键桥梁,其发行与监管已成为全球金融创新的焦点。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金融机构、支付平台还是科技公司,若计划涉足数字货币生态或跨境结算领域,都需密切关注稳定币的合规要求与市场动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通过明确的牌照申请条件、严谨的审批流程(如金管局监管框架)及法律意见书、白皮书等材料的规范要求,为发行机构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同时,发行方需充分评估技术开发、法律合规、储备金审计等实施成本,而普通用户则可通过持牌交易平台安全地使用稳定币进行支付、储蓄或投资。中小企业也可以选择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等高频场景,与持牌机构深度绑定,通过模块化技术降低实施成本。随着监管框架的完善和市场的成熟,稳定币有望在安全、高效的前提下,重塑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逻辑,为更多参与者创造价值。 实习生胡世熙也对本文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字经济法律研究中心 Legal Research Center for Digital Economy 君伦数字经济法律研究中心是君伦内设的从事数字经济法律研究和服务的专业部门,致力于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各主体提供最优商业解决方案。 君伦是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的理事单位,担任上海长三角区块链产业促进中心的法律顾问单位,上海数据交易所和深圳数据交易所的首批数据合规评估服务商。长期深耕区块链法律服务,连获《商法》China Business Law Journal“金融科技及区块链”行业领域2022年度、2023年度卓越律所大奖,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2020年度协会工作贡献奖”,以及第二届区块链法治高峰论坛的“区块链法治优秀服务奖”。 凭借深耕各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经验和对行业实务的深刻理解,为区块链、元宇宙、数字版权等领域,数据确权、流通、跨境等领域,新媒体、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以及个人信息的保护、跨境传输、企业管理体系的搭建和隐私保护领域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资产管理(数据资产入表和资本化)、企业常规法律合规服务,主体架构搭建、交易结构设计、个人信息安全评估等法律服务,主体设立、营销、商业合作等法律服务以及交易税务筹划、尽职调查、投融资、政策分析、争议解决等专项法律服务。


